为什么说90后已经不想结婚了


2018年,第一批90后正式跨入28岁。

90后出道早,10年前江湖就有他们风光无限的身影。但按照教育时间表,大多数90后,一年不耽误地读完硕士,现在也不过是刚刚走向社会,参加工作第三年,具有自主意识和自由选择的人生刚刚开始。

前天一个大叔忧心忡忡地对我说,听说现在90后都不想结婚了,不结婚、不生孩子,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你们媒体人是不是应该呼吁一下?

我理解他爱国心切,但不同意他对90后的理解与绑架。

首先,国家可以通过放开单身生育解决问题;其次,90后现在不想结婚,不意味着他们会一辈子选择单身。

结婚生孩子应该是一个人心智成熟之后的主动选择,而不是被各种压力与责任绑架的结果。我在结婚前5年,信誓旦旦地觉得自己会丁克,到了30岁,忽然产生了强烈的生育渴望,后来还一鼓作气生了二胎,没有纠结没有抱怨,毕竟是自己想清楚的事。

小到衣服,大到婚姻,你不想要,只说明它暂时不适合你。

90后根本还没到应该结婚的年龄,凭什么要想结婚呢?

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法国人首婚平均年龄为男性32.3岁,女性30.5岁。比30年前,晚了7年多。同年,日本女性的平均首婚年龄为30.3岁,到了2017年,日本女性的平均首婚年龄已经提高到33岁。

对于90后来说,晚婚是必然。

长辈认为应该结婚的年龄,他们很多人刚从学校毕业,或者还在继续深造。中国家长的认真负责和中国教育的以学为本,造成了90后在生活方面的普遍晚熟。

二十六七岁的他们,还不知道生活是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,在哪里居住。

各种不确定性,使90后,尤其大城市的90后,根本没办法考虑结婚问题。

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女性生育年龄红杠已经从35岁抬高到了40岁。这对于女性无疑是个喜讯。她们终于可以先实现梦想再结婚,而不必匆匆忙忙把自己嫁了。

与80后相比,90后更加现实,为自己负责的意念更强。10年前,80后轻意相信了老妈逼婚时说的,你生了孩子我帮你带,你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,一点儿也不耽误,现在的90后对此就十分冷静了。

我家邻居的孩子92年出生,在上海工作。去年春节带男朋友回来见家长。他父母以为这是要结婚的节奏,她却说:“见家长不意味着结婚。我希望你们见过我历任男朋友,这是信任。”

父母让她赶紧结婚生孩子,生了孩子放在武汉,她直接怼回去:“如果我自己生,就一定要自己带。不然我哪是生孩子啊,是给你们生了个玩具。”

她妈跟我抱怨,怕她以后嫁不出去,也生不出孩子,可她今年还没满26岁,离她父母担心的那种状态,至少还有10年。

10年,对于学生,只是小学到初中,但对于成年人,可能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足够李安从一文不名,到拿奥斯卡;腾讯从刚刚注册公司的小不点,成长为美国《财富》杂志评选出的“全球最受尊敬50家公司”。

美国长大的华人姑娘陈愉写过一本有争议的书:《30岁前别结婚》。陈愉31岁当选为洛衫矶市市长,37岁结婚,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。

以在国外成长的华人眼光来看,她觉得中国女性活得太紧凑了。22岁甚至25岁之前,受父母、老师的管束。刚出校门没两年,就开始忙着结婚生孩子,受丈夫、孩子、传统观念的管束。

“她们还没弄懂自己,怎么可能找到懂自己的男人,进而去懂自己的孩子?”

尽管有人觉得,“30岁以前不结婚”与“30岁以前一定要结婚”同样是一种年龄绑架,但我们必须承认,人的成长需要时间。

如果除开父母的帮助,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在30岁以前积累到足够的心智与经济实力,去应付婚姻生活?

而一定要父母帮助才能维持的婚姻,70后和80后已经暴露出太多问题,包括已婚人士的超低幸福感、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出轨率,以及婆媳矛盾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癌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的生存意义似乎只有两个:成家、业立。如果你不能立业,就早点结婚生孩子。既不成家,又不业立,是废材。

但90后不这么认为。

我们团队的90后被父母逼婚的时候,父亲直接撂下狠话:“你不结婚也成不了董明珠”。

她不解地对我说:“我干嘛非成董明珠啊。我只想多过几年自由自在的生活,多谈几场恋爱,有问题吗?”

当然没问题。成功跟功成名就本来就是两个概念。与功成名就相比,成功简单和重要得多,它是一个人按照个人意愿,活成自己。

“把时间浪费在博得别人爱戴上,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受人爱戴的死人。”美剧《权利的游戏》的这句台词,在90后中深入人心。

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法国朋友问我,你们中国父母为什么在子女结婚生孩子方面,紧迫感那么强,是不是他们活得太无聊了?

我不愿意这样想。90后的父母,也不过是离我们并不遥远的60后,70后,别忘了,60后的马东现在是90后的意见领袖。

传统中国人,大约心里都有一种对于“圆满”的执念。为人父母后,也希望自己的子女,人生是圆满的。上大学、工作、结婚、生孩子,一样都不少。

可惜,他们的孩子,眼里圆满却是,你不一定什么都要经历,但你所经历的,一定是你自愿选择的。

正如马东所说:“生活的乐趣就是尽力而为。”

查看评论